由中融联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、《中国农村金融》杂志社、中国新金融发展联盟等联合主办,中国中小企业协会、中融联国际俱乐部等单位支持的2017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峰会在北京天泰宾馆隆重举行。本届论坛主题为: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殊途同归服务实体经济。
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等200人出席论坛。
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 就“科技金融、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”发言。他谈到,有两个技术跟社会因素是必须考量的。一个是人工智能问题。根据科技界的一些预测,不出5年,人工智能将影响我们的生活、工作也包括金融。所以我们考虑金融改革或者金融创新的时候,提升效率、提升效益的时候,人工智能进入了我们的公众生活、社会生活了。而且将会产生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产业和行业,比如说无人驾驶,无人驾驶大概有10万亿美金的产值规模。
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的思维,改变我们的决策,我们金融服务肯定是要决策的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,“双创”措施坚强而有力量。
全国工商联是为民营企业服务的,五六千万个体工商户,还有私人企业,每天新注册的市场主体是4.5万家。这些企业的注册生存发展,无一不需要金融的支持。
工匠精神的强调、“一带一路”的推动,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中国登上世界发展舞台中心的机会,它也会倒逼。
到2020年,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让绝对贫困消失了,而且我们是14亿人口。紧接着第二个一百年,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非常关键的重要地位的金融银行业,我认为加大步伐进行必要的改革。
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 就“理性认识金融科技创新趋势”发言。近期金融科技的发展,以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,很多协会成立金融科技专委会,网信办的金融科技创新联盟,金融科技越来越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受到大家的重视。发展中的两个路径。一个是从新经济到新金融。信息化社会的分工模式,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,这才带来了种种的数字化经济。共享新经济发展中的互动模式。经济的配置方式变化改变了金融需求的变化,在大工业时代,你需要的是大字本,需要的是大IPO,大的银行信贷支持。随着慢慢成为小而美的模式,对应的金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。第二个路径,是技术对金融要素的直接冲击。银行、证券不是传统的了,未来的功能进一步融合,新技术对于金融影响反过来又有效的服务于实体。
未来的方向,机遇和挑战并存,庞大的网民群体,特别是对新技术接受力强的新一代,多元化金融需求越来越多。金融新兴企业创新突出,多元化服务,值得金融机构借鉴。经济新业态蓝海空间巨大,进而给金融科技带来了巨大的需求。金融科技的生态系统不断完善。
金融科技浪潮在全球涌现,特别是2012—2016年投资增长非常快,大概是十几亿美元到现在一千七百亿美元,这个增长还是非常快的,比如说金融科技+支付,金融科技+小额信贷等领域投资仍然是在增长的。
出席的嘉宾还有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副总编刘翔玲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冉齐鸣、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总经理宗良、中国银行业协会原副秘书长王衍行、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、环迅支付创始人兼总经理栾毓敏、首山集团董事长梁晓伟、银湖网CEO姚愿、360金融集团执行副总裁贺志强、中望金服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沈伟桦、米族金融/米众金融信息服务(上海)有限公司总裁周新葵、天云大数据CEO雷涛、北京懒猫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劲松、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代表徐冉、加拿大皇家银行中国区CEO王维绛等出席各专场论坛发表真知灼见。
2017是我国“十三五”关键一年,我国经济优化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时期,形成或初步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,随着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,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,大国金融、大国科技,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是中国实现金融强国的重要路线图之一,创见未来,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将会快速助力中国经济发展。
本届总结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并展望2017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发展趋势,促进金融创新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,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。论坛围绕“金融科技与经济新动能”、“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助推下的普惠金融发展与创新”、“技术驱动下的消费金融新模式”、“科技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”、闭幕式“一带一路”与跨境金融及技术和经济发展上的创新与进步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,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等和系列活动形式,探索新时期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,前景与趋势,融合与未来。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科技、消费、创新创业和实体经济建言献策。
客服热线:400-991-3121
客服QQ:3287999161
服务时间:工作日9:00-18:00